开头提问:
刚学种地的朋友肯定纳闷过:为啥有人往土里撒除草剂,草根就烂了?有人用同样的方法,杂草却春风吹又生?今天咱们就仔细说——除草剂到底能不能被根部吸收?

一、除草剂分两种,选错直接翻车
核心问题:所有除草剂都能被根部吸收吗?
当然不是!除草剂分内吸型和触杀型,就像医生开的药分口服片和外用药:
类型对比 | 内吸型(如草甘膦) | 触杀型(如百草枯) |
---|---|---|
吸收方式 | 根部/茎叶都能吸收 | 仅接触部位起效 |
杀草效果 | 全株死亡,连根腐烂 | 局部焦枯,易复发 |
适用场景 | 竹子、深根恶性杂草 | 浅根一年生杂草 |
举个实例:隔壁老王用触杀型除草剂泼菜地,结果杂草叶子焦了根却没死,半个月又冒头——这就是典型的选错药剂类型。
二、根部吸药的秘密藏在土壤里
核心问题:根部为啥比叶子更容易吸收除草剂?
植物根系表面没有叶子那种防水蜡质层,吸收效率反而比叶片高3-5倍。具体吸收路径分三条路子:

- 质外体高速路:药液→根毛表皮→细胞壁→直达木质部(类似快递走高速)
- 共质体羊肠道:穿透细胞膜→原生质→韧皮部(像钻小巷子)
- 混合双打模式:两种路线同时进行
反常识现象:水溶性除草剂反而比脂溶性的更易吸收!因为根细胞含水量高达80%,脂溶性药需要特殊助剂才能渗透。
三、让根部"喝药量翻倍"的3个诀窍
核心问题:同样的除草剂为啥效果差三倍?
答案藏在土壤环境里:
① 湿度要像拧干的海绵

- 最佳含水量20-30%(手捏成团不渗水)
- 太干:药液挂土粒表面,根够不着
- 太湿:药液被稀释,浓度下降
② 酸性土壤是神助攻
- pH值5.5-6.5时,草甘膦等药剂活性最强
- 碱性土会分解药效(北方盐碱地要特别注意)
③ 施药时间看草龄
- 禾本科杂草:3-5叶期吸收最快
- 阔叶杂草:子叶刚展开时最脆弱
农民老张的教训:玉米地用乙草胺时遇到干旱,结果杂草没死透反伤苗——这就是没掌握土壤湿度的典型翻车案例。

四、灵魂拷问:根部吸收的药真能斩草除根?
核心问题:为啥有的药根部吸收后能彻底灭草?
这得看作用机制:
内吸型除草剂(如环嗪酮):
- 根部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传导到全株
- 破坏蛋白质合成酶系统
- 1个月后整株包括根系腐烂
触杀型除草剂(如敌稗):

- 仅破坏接触部位的细胞膜
- 地下根茎不受影响
- 10天后新芽又钻出地面
特殊案例:66%吡氟·草甘膦这种混合药剂,既能快速烧叶又能缓慢烂根,属于"双保险"设计。
小编观点
根部能不能吸收除草剂,关键看你会不会看草选类型、看土调湿度、看天定时间。下次打药前记得:
- 先挖棵杂草看根系深浅
- 抓把土测湿度(能捏团不滴水最佳)
- 避开大雨前和正午高温时段
别学老王家,把触杀型除草剂当内吸型用——这冤枉钱咱可不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