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农业技术 >

乙草胺与草甘膦除草剂区别解析,作用机理对比,适用作物选择指南

草甘膦的禁用作物清单:​所有绿叶蔬菜(药液飘移导致药害)浅根系果树(柑橘、猕猴桃等易伤根)中药材基地(残留影响有效成分)三、使用成本与经济效益对比乙草胺草甘膦亩...


一、除草原理存在本质差异

乙草胺属于封闭型除草剂,通过形成药膜抑制杂草幼芽蛋白质合成,必须在杂草出土前使用。其核心特点是"防草不杀草",适合玉米、大豆等旱田作物播种后出苗前喷洒。

乙草胺与草甘膦除草剂区别解析,作用机理对比,适用作物选择指南

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,通过叶片吸收干扰氨基酸代谢,使杂草根系腐烂死亡。典型特征是"见绿就杀",常用于果园行间、田埂等非耕地除草,对已出土杂草效果显著。


二、适用作物范围截然不同

乙草胺的三大适用场景:​

  1. 玉米田封闭除草(尤其北方春播区)
  2. 大豆田芽前除草(需配合安全剂使用)
  3. 花生、棉花等阔叶作物播后苗前处理

草甘膦的禁用作物清单:​

乙草胺与草甘膦除草剂区别解析,作用机理对比,适用作物选择指南
  • 所有绿叶蔬菜(药液飘移导致药害)
  • 浅根系果树(柑橘、猕猴桃等易伤根)
  • 中药材基地(残留影响有效成分)

三、使用成本与经济效益对比

乙草胺草甘膦
亩成本8-12元3-5元
持效期40-60天7-15天
施药次数1次/季2-3次/季
配套措施需整地平整需防护隔离

成本陷阱警示:草甘膦看似单价低,但全年综合使用成本反而比乙草胺高30%以上,特别是在需要重复喷洒的果园场景。


四、残留影响与安全间隔期

乙草胺残留风险点:​

  • 沙质土壤易渗透污染地下水
  • 下茬不得种植十字花科蔬菜
  • 使用后60天内禁种敏感作物

草甘膦分解关键因素:​

乙草胺与草甘膦除草剂区别解析,作用机理对比,适用作物选择指南
  1. pH>8的碱性土壤降解加速
  2. 高温多雨环境15天可分解
  3. 黏土田块需延长安全间隔期

典型案例:某葡萄园误用乙草胺导致次年扦插苗死亡,而草甘膦在桃树行间正确使用后20天即可补种绿肥。


五、抗性发展与管理策略

乙草胺抗性杂草类型:​

  • 早熟禾
  • 狗尾草
  • 马唐

草甘膦抗性突变体:​

乙草胺与草甘膦除草剂区别解析,作用机理对比,适用作物选择指南
  1. 牛筋草(华南地区普遍)
  2. 小飞蓬(长江流域高发)
  3. 空心莲子草(呈全国蔓延趋势)

抗性解决方案:​

  • 乙草胺搭配莠去津混用
  • 草甘膦交替使用草铵膦
  • 两种药剂禁止同期使用

当前主流观点认为:封闭除草优先选乙草胺,见草灭杀必用草甘膦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果园推荐乙草胺+草铵膦组合方案,既能降低抗性风险,又能减少全年用药次数。旱田区可尝试乙草胺与嗪草酮复配,比单一使用草甘膦节省2次人工成本。特别提醒:两种药剂混用会产生拮抗作用,必须间隔7天以上使用。

版权声明: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来源于"农资网:https://www.bbwna.com/nongye/17947.html"
上一篇 乙草胺封闭除草用错毁一季?玉米大豆等5类作物适用,禁忌清单要背熟
下一篇 先正达种衣剂能抗低温吗?零下5度能用吗?低温播种痛点_实测省300元 亩

相关文章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