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给白菜打药时,我的手突然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。当时正背着30斤重的喷雾器,药箱里装着刚配好的吡虫啉。九点钟的太阳晒得后背发烫,汗珠顺着安全帽的带子往下淌,突然感觉右手食指像被电击似的麻了一下——这不对劲!

事情要从三天前说起。老张头在村口杂货店跟我说:"你那白菜再不治蚜虫,怕是要绝收喽。"我蹲在菜畦边数了数,每片叶子上至少趴着二十只绿蚜虫,有的已经把嫩叶吸得卷起来了。翻出去年剩下的半瓶吡虫啉,标签早就模糊得看不清使用说明。
第一错:盲目估量配药浓度
我舀了半瓢井水,直接往药瓶里灌。6提到,正确做法应该用专用量具按推荐剂量配制。可我当时想着"多点药效好",硬是兑了双倍浓度。药液溅到手腕上也没在意,随手用衣角擦了擦——这就埋下了祸根。
第二错:防护装备偷工减料
戴上老婆的棉纱口罩就开工了,护目镜嫌麻烦没戴。2强调,接触皮肤或吸入体内都可能中毒。结果喷药时正赶上阵风,药雾直接糊了一脸,眼睛火辣辣地疼。这时候才想起7说的要穿长袖衣裤、胶鞋,可惜为时已晚。

第三错:忽视身体预警信号
喷到第三垄时,太阳穴开始突突直跳。以为是天热中暑,就坐在田埂上喝了半瓶矿泉水。3警告,出现头痛、恶心应立即停止作业。可我看还剩两垄没喷完,硬着头皮继续干。直到右手发抖抓不住喷杆,才意识到可能中毒了。
救命时刻的应急处理
- 按2指导,马上脱掉被药液浸透的外套,反折包裹
- 用田边灌溉水冲洗眼睛和面部(后来才知道应该用生理盐水)
- 掏出手机拍下农药瓶照片,准备去医院时给医生看标签
血泪换来的经验
现在躺在镇卫生院的病床上,医生说是轻度有机磷中毒。隔壁床的老李头说他去年用敌敌畏时也犯过同样的错。我们俩总结出四条保命法则:

- 配药必须用二次稀释法,就像冲奶粉先调母液
- 防护装备要齐全,宁可热死不能省
- 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工,生命比庄稼重要
- 过期农药坚决不用,宁肯买新的
看着窗外菜地里新长出的白菜苗,我突然明白:打农药不是逞强的事,每个操作细节都可能要命。那些看似麻烦的安全规程,其实是无数人用血泪写成的保命符。从今天起,我要把农药箱锁进专门的储物柜,再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