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非法农药窝点为何成为农业安全"毒瘤"?
核心问题:这些非法加工窝点为何能长期存在?
答案藏在三个关键因素中:

- 暴利驱动:以2025年攀枝花查处的案件为例,徐某某团伙通过勾兑国家禁用的百草枯、毒死蜱等剧毒成分,将成本不足5元/瓶的伪劣农药以25-40元高价出售,利润率高达400%;
- 隐蔽性强:90%以上窝点选择废弃养殖场、偏远民房、砂石料厂作为据点,如利辛县案件中,黑作坊藏匿在镇西废弃养殖场,并利用乡镇交界处倾倒有毒废弃物;
- 识别门槛高:云阳查获的"草霸王敌草快"伪劣农药,外包装仿冒德国汉高公司标识,普通农户难以辨别真伪。
二、从三组数据看近年执法突破
丨 查办周期 丨 传统模式丨 新型技战法 丨
丨-----------|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
丨线索发现 丨群众举报|物流数据追踪|
丨证据固定 丨现场扣押|电子物证勘验|
丨抓捕效率 丨属地侦查|跨省多警种联动
典型案例对比:
- 攀枝花案件(2025年):通过物流单逆向追踪,5个月打掉横跨25省208地区的网络,创下单案涉案3000万纪录;
- 巴中案件(2025年):利用春耕时段农药使用反馈,锁定河南郑州窝点,实现原料-生产-包材-销售全链条打击;
- 云阳案件(2025年):银行流水分析揭露资金网络,冻结2000万涉案资金,创近三年西南地区农资打假金额之最。
三、农药安全如何保障?记住这三招
核心问题:普通农户如何避免买到伪劣农药?

- 看标识:正规农药必须具备二维码追溯标识,如2025年云阳案件中查获的假药缺失该标识;
- 闻气味:含有百草枯等禁用成分的农药会散发刺鼻氨水味,利辛县案件查获的伪劣产品因此露馅;
- 查渠道:选择具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实体店,避免通过微商等非正规渠道购买,平昌县案件中70%假药通过微信销售。
举报途径:拨打12316农业执法热线,或通过"中国农药数字监管平台"上传证据,2025年南江案件正是由群众举报启动侦查。
当前农资打假已进入数据化作战新阶段,但根治非法农药窝点仍需压实物流企业审查责任、建立农药成分快速检测体系。从近期河南郑州窝点屡次成为造假源头的现象看,重点地区的化工原料流通监管仍是破局关键。只有让每瓶农药都可追溯、每克禁药都难出手,才能真正守住耕地安全红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