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除草剂见效快慢由什么决定?
除草剂见效时间跨度极大,从触杀型除草剂的2小时见效到内吸型除草剂的20天显效,核心差异在于药剂类型与作用机理:

- 触杀型除草剂:通过直接接触破坏杂草组织
- 百草枯:叶片接触药液后2-3小时发黄,1-3天全株枯死
- 排草丹:施药后2小时抑制光合作用,11小时完全停止
- 内吸型除草剂:通过根系或叶片传导至全株
- 草甘膦:5-7天叶片变黄,15天枯死
- 烟嘧磺隆:7天叶片枯萎,20-25天根系死亡
二、哪些环境因素会让药效打折扣?
天气状况直接影响除草剂吸收效率,以下三种情况需特别注意:
- 降雨冲刷
- 施药后6小时内下雨会导致药剂流失,需补喷
- 中雨以上降水会稀释药液浓度,降低30%以上药效
- 温度异常
- 低于15℃:草甘膦吸收速度下降50%
- 高于35℃:百草枯可能灼伤农作物
- 空气湿度
- 湿度低于60%时,叶片气孔关闭,药液渗透率降低
三、如何判断除草剂是否起效?
观察杂草形态变化是判断药效的核心方法,不同阶段对应不同处理方案:
- 初期信号(施药后3天内)
- 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或失绿发黄
- 杂草生长点出现扭曲变形
- 中期表现(施药后7-15天)
- 整株叶片褐化卷曲
- 茎秆基部产生腐烂病斑
- 完全枯死标准
- 根系变黑腐烂,轻提即断
- 茎秆脱水干枯,无法再生新芽
四、施药后多久能安全开展农事操作?
农事活动时间表需根据药剂残留期制定,避免药害发生:

农事操作 | 触杀型除草剂 | 内吸型除草剂 |
---|---|---|
追施肥料 | 3天后 | 7天后 |
翻耕土地 | 7天后 | 20天后 |
牲畜放牧 | 15天后 | 30天后 |
播种作物 | 20天后 | 60天后 |
田间管理经验表明,清晨6-8点或傍晚5-7点施药可提升20%药效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,改用油悬剂型除草剂能形成抗雨冲刷保护膜。对于顽固性杂草,采用触杀+内吸复配药剂可实现3天见黄、15天根除的双重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