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高粱田蒿类杂草防除的核心难点
高粱田中的蒿子(如黄花蒿、艾蒿等)属于阔叶杂草,根系发达、繁殖力强,且与高粱存在同源敏感性。若选错药剂或施药不当,极易导致高粱苗黄化、矮缩甚至死亡。根据试验数据,单独使用莠去津对蒿子的防效仅83.4%,而莠去津与敌草快混配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能提升至95%以上。

二、安全除草剂选择与使用方案
1. 苗前封闭+茎叶双杀的黄金组合
推荐方案:38%莠去津悬浮剂(150克/亩)+25%敌草快水剂(60毫升/亩)
- 莠去津:通过土壤封闭抑制杂草萌发,持效期达40-60天,对高粱安全。
- 敌草快:触杀型茎叶处理剂,施药后24小时杂草失绿,3天枯死,且遇土钝化不伤根。
- 混配优势:苗前封闭降低杂草基数,苗后定向喷雾灭杀漏网杂草,综合防效提升12.6%。
2. 苗后定向喷施的替代方案
若错过苗前封闭期,可在高粱4-6叶期选择:
- 50%二氯喹啉酸可湿粉(66克/亩)+90%莠去津水分散粒剂(50克/亩),定向喷施杂草基部。
- 30%二氯·莠去津油悬剂(200毫升/亩),禾阔双除且残留风险低。
三、施药技术要点与禁忌
1. 三大关键操作规范
- 时机精准:苗前封闭需在播种后3天内完成;苗后施药严格控制在3-5叶期,避开高温强光时段。
- 湿度控制:土壤湿度60%时施药效果最佳,干旱地块需先灌溉再打药。
- 器械调试:使用扇形喷头,雾滴直径300-400微米,避免药液漂移。
2. 高危禁忌与品种敏感提示
- 禁用药剂:草甘膦、2甲4氯等灭生性除草剂会直接杀死高粱。
- 敏感品种:敖杂2号等杂交高粱对莠去津耐受性差,需改用硝磺草酮(40克/亩)替代。
- 后茬风险:施药后120天内不得种植十字花科、豆类作物,防止残留药害。
四、个人观点与升级建议
当前主流方案中,莠去津+敌草快混配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,但需注意敌草快对多年生蒿子根系的局限性。对于重茬田块,建议秋季深耕时每亩撒施10%嘧磺隆颗粒剂(500克),可长效抑制地下根茎繁殖。同时,种植户应与农技部门合作,针对本地蒿子抗性开展药剂轮换测试,避免单一成分长期使用导致杂草进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