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草剂的酸碱性究竟如何划分?
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农户。实际上,除草剂的PH值范围主要在3.8-9.5之间,既存在酸性制剂,也有碱性产品。比如草甘膦异丙胺盐PH值为4.5-5.5,而敌草快水剂PH值通常为7.5-8.5。判断方法其实很简单:

- 酸性除草剂:PH<6.5,如草甘膦、2甲4氯钠
- 中性除草剂:PH6.5-7.5,如百草枯(已禁用)
- 碱性除草剂:PH>7.5,如敌草快、草铵膦
常见除草剂PH值实测对比表
除草剂类型 | PH值范围 | 代表产品 | 适用场景 |
---|---|---|---|
强酸性 | 3.8-5.0 | 草甘膦异丙胺盐 | 荒地、非耕地 |
弱酸性 | 5.0-6.5 | 2甲4氯钠 | 禾本科杂草 |
中性 | 6.5-7.5 | 苯磺隆 | 小麦田 |
碱性 | 7.5-9.5 | 敌草快 | 速效灭生 |
这个对比表揭示了一个重要规律:除草剂酸碱性直接影响除草活性。例如草甘膦在酸性环境中更易被植物吸收,而敌草快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更高。
兑水后PH值会突变吗?田间实测数据说话
在山东玉米田的对比试验中发现:

- 酸性除草剂兑硬水:PH值升高0.8-1.2,需要添加硫酸铵调节
- 碱性除草剂兑雨水:PH值降低0.5-0.8,建议现配现用
- 中性除草剂兑井水:PH波动最小,稳定性最佳
这解释了为什么草甘膦说明书都强调用软水稀释。河北某农资站的测试更显示:当稀释水PH>8时,草甘膦药效下降27%,而敌草快药效提升15%。
酸碱性选错=白打药?这些教训要牢记
去年江苏水稻田出现的药害事件,根本原因就是农户将PH5.2的氰氟草酯与PH8.3的吡嘧磺隆混用,导致溶液产生絮凝。三个必知原则:
- 同酸同碱可混配:PH差值<1.5的药剂才能混合
- 硬水地区选中性:北方地下水PH普遍8.0+,慎用酸性除草剂
- 调节剂要用对:酸性水加柠檬酸,碱性水加氨水
个人观点:盲目关注除草剂酸碱性不如理解其作用机理。PH值只是影响药效的因素之一,更重要的是根据作物生育期、杂草种类、水质条件综合判断。手里备个PH试纸,打药前花30秒测测稀释液酸碱度,这个习惯能避免80%的药害风险。
